據新華社報道,剛剛結束的美俄會晤沒有達成協(xié)議,美國媒體認為“倉促安排”兩國領導人見面或與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誤讀俄方立場有關。
一位歐洲官員和兩位美國前政府官員在本周末透露,維特科夫在高層外交領域缺乏經驗,他在本月初與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會談之后認為俄方已提議從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qū)和平撤軍。他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的這一理解,歪曲了普京的談判意愿,最終引發(fā)了這場峰會匆忙過場。
特朗普本人已意識到俄烏沖突的長期化和復雜性,近期不斷降低外界預期。他透露此次美俄峰會后很可能還會有美俄烏三方會談,屆時將有澤連斯基參與。
烏克蘭外交官Roman Bezsmertny認為,接下來特朗普本人也可能會逐漸抽離俄烏沖突事務,并全權委托給副總統(tǒng)萬斯,而威特科夫的角色將變得無關緊要。
今年68歲的猶太裔威特科夫出生于紐約布朗克斯,早年從事法律和地產行業(yè),和特朗普家族長期保持著密切聯系,也是后者的競選“金主”。
2024年11月12日,特朗普當選后不久就宣布任命沒有任何政府部門或外交工作經驗的他為中東問題特使,并對于他在幫助終結俄烏沖突方面給予厚望。
從頭銜即可以看出,該職務負責協(xié)調和推動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外交政策,主要涉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敘利亞,而不包括俄羅斯或烏克蘭在內。
威特科夫于8月6日前往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與普京會晤了近3小時,并很快促成了阿拉斯加峰會。
事實上,此次阿拉斯加會晤臨近開始之前,白宮在向外界傳遞普京意圖時前后表述反轉。特朗普最早稱俄羅斯或許愿意從扎波羅熱和赫爾松撤軍,以交換烏克蘭對頓涅茨克的放棄,但這一說法與俄羅斯一貫立場大相徑庭。
據央視新聞報道,威特科夫在與歐洲領導人的通話中又急急忙忙更正”稱,他所謂的俄方撤軍建議,其實是俄方有意愿“凍結前線”,并暗示“撤軍”是指烏克蘭方面撤出頓涅茨克,而非俄羅斯撤出。這一反轉,再度令歐洲盟友震驚。
歐洲盟友普遍質疑,美國團隊似乎根本無法統(tǒng)一立場,外交代表對領土議題明顯缺乏駕馭能力。
此次美俄峰會原被各方給予高度期待,被媒體熱炒,尤其是烏克蘭、美國國內和歐洲,然而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特朗普曾經的對手、原美國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希拉里甚至表示,如果特朗普此次能促成俄烏停火,她將親自提名特朗普爭奪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會談主題原被渲染為圍繞解決烏克蘭危機或者領土交換問題,但最終公布的“成果”更多是關于美俄推動兩國關系進一步改善。雙方此前公開的峰會形式是兩位領導人在翻譯陪同下的“一對一”,但卻在一天前臨時改為所謂的“三對三小范圍”會談。按照俄方的說法,整個過程原定為6個小時,最終卻被縮短了一半。普京和特朗普也提前各自返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